水质检测专家提醒大家:保护地球,合理利用气候和水资源 前年3月23日是第60个气象日,主题为“气候与水”,旨在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气候与水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重大影响人类在水上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这一主题的确定强调了 WMO 及其成员的深刻理解,即气候和水是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等目标的核心。 面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暴雨洪水等一系列挑战,气象组织呼吁以更加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规划气候和水资源。在我们的星球上,气候和水循环相互作用,每分每秒都在创造奇迹。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原因在于其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液态水。气候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 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水是气候系统中的“活性分子”,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在持久的动态循环中,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万物滋养,人类社会蓬勃发展。古往今来,人类不断加深对气候和水的认识,观察云雨,乘势而上,管理洪水,有效地防止了水旱灾害。水直接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观测证据表明,过去 100 年来气候显着变暖,影响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水变化。 陆地和山区冰川和积雪减少,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加速,洪水、干旱等水体异常频繁。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水事件的影响向更广泛的领域传递,水资源、粮食、生态、健康、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它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和显着影响地区之一。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这些特点导致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当前,人们关注的是气候和水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在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灾害风险、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建立了规模大、覆盖面广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目前,已形成由7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16个雷达、7颗在轨气象卫星组成的“天、地、天”格局。综合全面的气象观测网络;建立精细化、无缝衔接的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实现从分、时、日到月、季、年的预报预报产品滚动发布。建立了覆盖面广、机制健全、效益突出的气象服务体系,有效发挥气象防灾减灾防线作用,成功应对特大洪水、特大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同时,充分发挥气候和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防御注入智慧,提供解决方案。 气候和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命运,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合理利用气候和水资源。气象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向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向科技前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谋利并进,扬长避短。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有效合理利用资源能力,重点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综合气象观测,重点发展以数值预报为核心的智能预报核心,重点发展智能感知、精准泛在、场景交互,普惠共享的智能气象服务实现精准监测、精准预报、精准服务,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防线。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气象在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开放合作,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预警信息建立气象灾害防治机制,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勇担大国担当,为打赢建设气象灾害重大胜利作出新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