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耗氧生物都无法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生存、生长和繁殖。空气中含氧量高且稳定,约占21%。因此,陆地上的生物很少威胁到缺氧;然而,水中溶解氧的量很少。多变; 一般来说,淡水中的饱和溶解氧只有空气中氧含量的1/20,而在海水中则更少。因此,水中溶解氧已成为水生动物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限制因素。人们在水产养殖中关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由于长期以来普遍缺乏及时有效的水体溶解氧监测手段,对水体溶解氧变化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判断溶解氧是否充足的标准是看到浮头后采取充氧措施。这其实是把充氧作为一种“救命”措施;一些养殖团体担心水缺氧对养殖生物的影响,没有考虑。实际溶氧情况不断给养殖水环境增加氧气,使水体的氧气浓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些都是不科学的管理方法, 溶解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 2 有利于耗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3 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4 抑制有害厌氧微生物的活动 5 增强水产养殖产品的免疫力 水中溶解氧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在水中的氧以分子状态溶解在水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dissolution)和分解(dissipation)是一个动态的、可逆的过程。当溶解率和分辨率相等时,达到溶解氧的动态平衡。此时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就是该条件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即溶解氧的饱和量。水中饱和溶解氧的含量受大气氧分压、水温以及水中其他溶质(如其他气体、有机或无机物质)含量的综合影响。水中饱和溶解氧与大气氧分压呈正相关。在自然条件下, 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解氧量减少;盐度对溶解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的盐度增加,饱和溶解氧的量减少。 在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中溶解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解氧,其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量动态平衡的结果。 当增氧量大于耗氧量时,溶解氧趋于饱和,有时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通常发生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里;当耗氧量占优势时,水中的溶解氧开始继续下降,结果就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的水域,此时可能出现“浮头”甚至“浮头”。淹没养殖动物的池塘”。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增氧主要来自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氧、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和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解,但上述增加不同条件下氧气的比例也不同。 富营养化的静水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氧气。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主要靠人工增氧。 贫营养型水体和流动水体对大气溶解氧的贡献更大。 水体耗氧量可分为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和物理耗氧量。 生物耗氧量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在大多数情况下,水中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耗氧量占池塘耗氧量的大部分。 化学耗氧量包括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环境中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物理耗氧主要是指水中的溶解氧逸散到空气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个过程只在水-空气界面进行。 养殖池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水中溶解氧的分布和变化呈现复杂多变的情况,但也具有相对规律性。 1 昼夜变化 在没有人工增氧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体的溶解氧昼夜变化很大。通常,下午高于早上,白天高于晚上。白天溶解氧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而逐渐上升,在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到了晚上,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各种耗氧量还在继续,水体中的溶解氧会继续下降,直到清晨日出。在到达别之前。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解氧的日变化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2 季节性变化 冬春季节气温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较少。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量减少,所以溶解氧比较低,变化小。夏秋季节水温高,光照强,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强,释放大量氧气,水体曝气效果明显;是废物含量最高、耗氧量最强的季节,所以此时水体中的溶氧量变化很大,往往会出现溶氧过饱和的水域、低氧甚至含氧的溶氧水平——自由水域, 3 纵向变化 水中溶解氧的分布呈自上而下垂直下降的状态。藻类只能在光线充足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氧气释放,而氧气消耗在每个深度都会继续。水中溶解氧呈上层低下垂直分布,呈不均匀递减趋势。这种现象在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中很常见。 缺氧对动物的危害及其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首先会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它会通过影响水环境的其他生物和理化指标,间接影响养殖动物,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较轻的体质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但水头漂浮,池塘泛滥,造成大量死亡。 (1)临界溶解氧和致死溶解氧 当水中溶解氧低于一定水平时,养殖动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就会开始受到不利影响,但不会造成死亡。此时的溶解氧浓度称为临界溶解氧。 如果溶解氧继续减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养殖动物就会窒息而死。此时的溶解氧浓度称为致死溶解氧。 临界溶解氧和致死溶解氧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和规格而有所不同,并受水温、盐度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量减少。 (2)动物对缺氧的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解氧略低于临界值时,养殖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增加、虾脱壳次数减少、经常在浅水中活动;动物经常聚集在曝气器附近。 长期缺氧会降低动物对环境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往往会导致应激疾病的发生。 当接近致死性溶解氧时,养殖动物会停止进食,并因为呼吸困难,大量游到水面吞食空气,造成严重的“浮头”。此时鱼虾的运动量很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很慢。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出现在半夜或刚过半夜,说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大量鱼虾死亡,甚至淹没池塘。 池塘养殖中的溶氧管理 溶解氧管理是池塘养殖水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以动物溶解氧需求为基础,以观察测量为基础,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各项措施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生产中,水中溶氧水平是否合适,不能以鱼虾是否有浮头为标志,而应以保证鱼虾正常生理需要为前提。我国渔业用水标准规定,在连续24小时的养殖水体中,溶氧量必须大于5mg/l,持续16小时以上,任何时候均不得低于3mg/l。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溶氧管理本质上是采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曝气措施,确保养殖动物处于良好的溶氧环境中,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避免过度曝气导致成本浪费。. 从整个养殖过程和环节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池底清淤消毒,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两季养殖生产之间应疏浚干塘,并用生石灰对塘底进行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这可以杀死病原生物并降低繁殖过程中疾病感染的风险。还能氧化底泥中的有机物,去除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养殖过程中底泥的耗氧量。间接氧化;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硬度和碱度,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有助于维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 放苗时,应根据养殖品种、水体条件、取排水能力、设备配置、管理水平、预期产量和规格等,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个体动物之间的“氧气争用”,降低生产力,但可能会降低经济效益,同时增加管理难度和风险。 (2)选用优质饲料,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 通常情况下,粪便和残留饵料是集约化池塘有机污染的最大来源,有机物降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饲喂单一原料或营养不均衡的劣质饲料,会因适口性差、消化不充分而导致粪便增多、池内残留饵料增多;而优质饲料消化吸收率高,粪便等废物排出量少。间接增加水中溶解氧。科学的饲养技术也很重要。应根据天气、水质、动物饲养和生长情况等情况随时严格控制和调整,投喂量宜少、多次,避免投喂过量产生残饵。 (3)控制藻类的生长繁殖,提高自然充氧效果 浮游植物光合释氧是池塘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最重要的来源。但是,过度增殖的藻类会在夜间由于剧烈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水中的溶解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采取多种生化防治措施,保持水中适宜的藻类密度,以达到理想的增氧效果。实际生产中测量藻类密度不方便。根据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来直观判断更有效。不同的池塘条件和不同的养殖对象和养殖阶段对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来说, (4)掌握水中溶氧动态,灵活进行人工充氧 在高密度池塘养殖中,人工曝气是养殖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除饲料外养殖成本中最大的部分。由于考虑到用电成本和对缺氧潜在危害的认识不足,不少养殖户对曝气机配置和使用不合理,往往将人工曝气作为“救命”措施。 科学的做法是在了解养殖动物的溶解氧需求量和水中实际溶解氧水平的基础上,灵活使用人工氧,既保证了水体中适当的溶解氧水平,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氧化。成本被浪费了。 机械曝气是人工曝气最重要的方法。其核心部分是曝气器,主要有搅拌式(如水轮式曝气器、叶轮式曝气器等)和曝气式(如喷射式、曝气式等)两种,各有千秋,应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进行选择或混合。 启动曝气器可以促进水的流动和水质的均质化,增加水中溶解氧的量,并排出水中的有毒气体。启动时间的长短还应根据水体,尤其是底层和中层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来确定。 在电力不便或紧急情况的地方,使用化学充氧器也是非常必要的。 (5)及时清除野生鱼虾,进水排污 池塘中的非养殖动物(如野生鱼、虾、螺等)不可避免地在营养和水环境方面与养殖动物竞争,导致养分流失和环境恶化,包括降低水中溶解氧。放养前要尽可能将池塘和水源带来的野生鱼虾杀灭,并在养殖过程中去除。如符合条件,应经常加新水,同时排放污水。注入新水可以及时有效地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但要注意注入的水应是无污染、溶解氧高、温度和盐度接近现有池水的淡水, (6)及时观察环境变化,防止突发溶氧事故 在水产养殖中,一方面,天气变化是不确定和不可控的,水环境本身也在不在变化。同时,天气对水环境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水温、盐度、pH值等环境因素,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会对养殖动物产生强制作用。 这种实际生产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只能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观察,尤其是在高温闷热、大雨、大风的情况下。应采取应急措施(机械和化学氧合),以防止和应对突发变化。溶氧事故。
本文连接://www.yongyuehn.com/newss-5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