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氨氮问题是水产养殖户非常头疼的问题。水体氨氮过高会有强烈的毒性致使鱼虾死亡,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那么水体氨氮是如何产生的? 池塘中的氨氮来源: 1、养殖动物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浮游生物残骸、淤泥等处理不当产生氨氮。 2、气候变化时控料不及时,造成残饵过多,在水中腐朽造成氨氮值升高。 3、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 4、接近大面积栽培园区的池塘,经雨水冲刷后把农田的氮肥冲进水体后导致氨氮反常。 氨氮毒性 氨氮在水体中会以上面的平衡关系进行转化。氨离子的毒性较弱,而非离子氨则具有较强的毒性。非离子氨非常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体内,导致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升高,血液载氧量下降,进而表现出缺氧症状。同时非离子氨也会对鱼虾的神经系统造成破坏。即使是低浓度的氨氮,长期接触也会损害鳃组织,引起鳃小片弯曲、粘连或融合。 鱼类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1、鱼群出现挣扎、抽搐、游窜现象,并时突然下沉又上浮,腹部向上、 痉挛等症状,几次反复之后死亡沉入塘底。 2、呼吸急促,鱼口时而大张不能速度闭合。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急性中毒时能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降低氨氮浓度的方法: 1、鱼类养殖水体氨氮浓度一般应该控制在0.05-0.1mg/L,要设法增加池塘中的溶解氧量,也就是增加池水的硝化作用,使池塘变成氧化塘。减少氨氮浓度,增加溶解氧的办法有: (1)多开增氧机,促进池水上下流动,增加池塘底部溶解氧,并促进氨氮及其他有毒气体散出水体。 (2)经常换水,多抽排底层水,每次30cm左右,再注入新水。 (3)使用化学增氧剂。 2、使用底质改良剂全池泼撒。 3、根据水质情况,使用乳酸菌、有机酸等产品,培养新鲜藻类,促进藻类对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4、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产量。
本文连接://www.yongyuehn.com/newss-1645.html
|